<台灣獨有的自癒性建築>

二次大戰後 .東西方無不百廢待舉 . 而這段期間也在建築學與建築表現上 .起了巨大的化學變化....

開始的 .

西方便興起一股革命帶有對抗意涵的 "現代主義建築" .它們撇開傳統包袱 .裝飾 .權力象徵 .往中產階級的靠攏....

講求 "可量的" "機能的" "快速複製的"..........在乎的 .城市環境的重整 .生產人力的集中 .以利經濟發展....

而 .在東方 .日本也興起一股"代謝派建築"的風潮(或討論) .它們企圖的 使建築像生物體如新陳代謝般 ...

不斷的可變異 .生長 .重組 .非固定建築型體的 .在乎的 是在破敗且有限的城市中發展增長 .人口迅速的安置

以上 這東西兩方所產生出的建築運動 .皆是在"特定的時空環節下" 才具備的論述表現基礎..

然而 .這樣的建築或城市表現上 .也都在在的顯示著 它其背後的 政治 . 經濟 .心理素質

而在台灣 .好似也有這一定的時空環節 產生出的..........."建築行為???"

六零~八零年代的台灣 .承接著現代主義的浪潮 .RC(商品化)建築快速於民房興起〔也是濫觴的起源〕IMG_67550.jpg

在當時腐敗且爛性的政治環境下 .台灣人呈現出一種"幹~!不如靠自己" 以及 "一步一腳印" 的韌性素質

而 這樣的時空下 .造就出了 台灣獨有的建築景觀 " 違建 " .常見的 也就是 頂加...

在初期有限的經濟下 .購下一棟2樓半或3樓半的房子 .在經過居住及歲月的推進之後...

實用性 的確認  /人員數量 /  興趣 / 信仰 / 職業 ....等等的居住行為變異 .竟而衍化出獨特的建築物面貌

 

如同這棟建築物 .由三樓半的基礎量體開始 .一路的...石綿瓦簡屋構築前段 .更有一支含糊的水泥梯一路增上鐵皮搭建的四樓...

層次的斜屋頂結構體的無限制延伸空中廊道鐵皮石棉瓦帆布..多樣化的材料混搭

甚至!! 還有建築綠化 .不只立面 .甚至最頂上還有空中菜園 .不僅提供遮蔭 改善RC的蓄熱缺點 .更可以遮掉醜醜的水塔

再搭配側立面那負責擋風雨的皮層 .採用非常理性的設計(哪裡噴雨遮哪裡) .可以明顯的每塊皮層的新舊 .而它是可自行更替的

而我也非常相信 .這樣的房子的陸續衍生.我..稱之為"自癒" 也就是說隨著自身的需求.調整自宅的缺陷

這絕大部分是由屋主本身來施作的 .在 台灣本土長期沒有美學基礎下 所創作出獨特的美學面.

 

這樣的建築 .跟隨著時間的更迭 . 鐵的銹色雨的污痕綠的凋生 ....展現出一種非常活性的視覺肌理

這樣的建築 先不管外頭美觀與否 .居住在裏頭 是否一定會是相當有趣呢? 對吧!! 比那些裝模作樣的昂貴房厝好玩多了

如此有機活力的建築 .在台灣當然受到法規 結構安全的層層限制下 .很難以在更進一步的相對討論 .現階段只處於相對的..."批判"

這樣的批判 .要掙扎到何個時間 .才有可能形成一種確立性的型態呢? .很難 畢竟 在台灣 假掰 功利 日洋派的設計者還是佔多數

假個設 !! 如果在法規寬鬆下 .安全一定的基礎判斷後 .再經由一定的美感教育一陣的調理

未來的台灣建築 .如果可以這樣的去做把玩 .那 .是否也會創造出台灣本土特有的建築街道景觀呢?

如此也是間接的反應出台灣本土文化的另一面

何須.........每每到各個國家 .都在稱羨別人的民族特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太工創作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